谈对小学数学课堂的评价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情景: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时,学生会做出各种回答。他们或是赞同,或是反对,有时会出现与课堂内容无关的各种稀奇古怪的说法。作为教师不能听之任之,或者一笑了之,这时需要教师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教师的简要评价,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得启示,达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启迪思想的目的。接下来结合我教学实践中的情况,谈谈我对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几点思考。
一、把握评价尺度,客观评价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这样的评价:“你真棒”、“你真能干”“你真值得大家学习”等等,这样千篇一律地评价使学生无法清楚地知道自己究竟棒在哪?能干在哪?什么地方值得大家学习?教师在课堂上的批评和赞赏都应该有个“度”,超值的嘉奖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惰性。只要学生发言就说“棒极了”“真聪明”,这样的赞赏会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而过度的指责、批评学生则会大大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一蹶不振。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评价语的“尺度”,让我们的学生知道老师在评价他什么。
教学中,个别学生有好的答案,而其他同学一时还不明白时,教师可以这样评价:“你的回答很精彩,请你大声重复一下你的想法。”只有教师客观的进行评价,才能使学生明白自己好在哪里,其他同学也会从中受到启发。
又如在教《减法巧算》时,出示算式:234-36-64。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算式,你从中有什么特别的发现?”学生回答:“我觉得36和64两个减数相加正好等于100,再从234里去减,这样比从左往右的方法计算只有方便”。师:“你有这样的感觉真好,当我们在拿到一个式子或问题时,应该对数或数学方面的内容产生感觉,有了感觉,我们再去分析、思考,就容易找到解决的方法。”我们课堂教学中需要的就是这种实事求是的评价,远离那些华而不实的评价,这对我们的教学毫无用处。
二、评价要具有针对性
教师在上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需要,有针对性设计一些教学问题。同样,在对课堂上出现的学生各种回答和表现也要及时地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会对教学起促进作用。
在上《平均数》时,教师由情景引入平均数后揭示课题,接着问到:“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哪些相关的问题?”“我想知道平均数有什么用?”“我们生活中平均数用得多吗?”“什么叫做平均数?”等等学生可以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可以把有些问题一一罗列在黑板上,然后,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针对性的评价到:“刚才,同学们很有想法,提出了很多的问题。今天,我们这节课就重点来研究以下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