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观察日记
 
发布时间:2015-07-0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曹东明

一、营造氛围,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评价 尊重学生的情感,营造和谐、快乐、宽松的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乐于发表意见,大胆质疑,勇于探索。这样的情景下教学,能最大程度地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投资,尊重学生,并进行鼓励、表扬,倾听学生的心声,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开展生动的自评、互评,营造宽松的评价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相信这样,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重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评价 评价的本质是价值判断。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回答一个问题或提出一个问题时,教师总是下意识地给予学生对与错、好与坏的评价。这样一来,教师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使学生失去了自我评价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性,失去了学习的个性化。由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心理、肯定学生的价值、呵护学生的自信心,以激励学生在学习中最大限度地发展其主观能动性。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善于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基本理念就是强调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材施教,照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结构,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感,增强他们探索知识的信心,较好地解决了教材中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矛盾,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命题时,教师尽量选学生身边的、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注重开发性。同时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评价积极性。正因为此,才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更具有吸引力,学生解答时的热情空前高涨,吸引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更加积极主动。这样的过程不仅让学生巩固了学习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学生的解题策略,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评价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依托。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前黄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西新街51号    电话:0519-8651105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