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中的语言表达,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是思维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有效的数学交流,作为学习数学的目标之一。这里的表达并不局限于用普通语言或数学语言传递自己的思想和对概念,法则等知识的理解。还包括:用语言表达生活,用数学表达自己经历了活动之后的经历、体验、理解的过程。通过表达,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梳理自己思维的过程,在勇于述说中,在师生、生生互动中,使学生的思维达到一定程度的飞跃提高。在学生写数学日记之前,我总是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先说一说,说给同桌听,说给父母听,更多的是说给大家听。如《认识人民币》是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材中的一个难点,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我在清明放假前,让家长带孩子去超市等地方进行实地学习。假期结束后的一节数学课上,我让孩子说说,自己在实践中发现的有关人民币知识。有的学生说:“放假的时候,妈妈带我去超市买东西,我看到大米85元一袋,面粉20元一袋,它们之间相差65元呢!大米太贵了,我以后一定要爱惜粮食。”有的学生说:前几天,爸爸带我去超市,我买了火腿肠3元5角,薯片4元5角,果冻6元,我们一共要付多少钱呢?我算了算:3元5角+4元5角+6元=14元,爸爸给了我20元,问我:“阿姨应该找给我们多少钱呢?”“6元!”我笑眯眯地回答。”有的学生说:“我喜欢吃地瓜。在我家楼下有个地瓜摊。大地瓜4元钱一个,小地瓜2元钱一个,我买了2个小地瓜一共花了4元钱:2元+2元=4元。”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梳理了自己的思路,说的过程,也是把自己的思维过程用口头语言表达的过程,在说的过程中,也有利于学生发现错误,并及时纠正。比如:有个学生说,爸爸带他去超市,买了一件衣服3元,马上就有学生说,衣服不可能这么便宜的。通过先说再写,学生写数学日记就顺畅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