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课程教学>>教研活动>>研讨交流>>文章内容
栏目列表
热对流(王金)
 
发布时间:2021-10-2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金

第二单元 热传递

6.热对流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液体和气体受热流动情况,认识到液体和气体会通过对流的形式传递热量,初步了热传导传递方式的特点。

2.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热对流现象。

3. 通过类比、迁移,初步学习通过添加附加介质观察物质变化的实验方法,培养科学探究技能。

4.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体验到事物的变化是可以被观察的,事物的内部是有联系的。

【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热在气体和液体中传递的主要方式是热对流。

难点:做热在水中和空气中传递的实验,从而理解对流现象。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酒精灯、铁架台、火柴、试管、测温仪

学生分组材料: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木屑、烧杯、搅拌棒、香、玻璃罩、铁夹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梳理前概念,引发思考。

1.复习旧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过固体传递热的一种方式,是什么?(热传导)谁能来说一下什么是热传导呢?

2.导入:在气体和液体中热又是怎样传递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热在气体和液体中是如何传递的。

3.说一说气体和液体的共同特点: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梳理前概念激发学生探索新的热传递方式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大胆假设,尝试猜测气体和液体在受热时可能通过流动的形式传递热量。】

探究热在空气中是怎样传递的。

1.-猜:热在空气中传递会怎样传递?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流动是产生热对流的前提条件。】

2. 设计实验:我们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判断呢?

3.学生汇报设计思路。

4.实验操作1)感受蜡烛火焰产生的热空气。

2)热气球实验。

3)液氮产生冷空气下降的视频展示实验。

5.仔细观察、积极交流和倾听,汇报总结并板书。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认识到热在空气中确实通过热对流来进行传递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流动是产生热对流的前提条件。引导学生借助其它物体观察空气的流动,通过实验学生观察到热在空气中传递方式,丰富了热对流的概念。

探究热在水中是怎样传递的。

1.导入研究。液体(水)在受热时也会像空气一样流动吗?我们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通过实验清晰地观察到水在变热的过程中是否会发生流动,它时怎样流动的

2.学生汇报实验方案。

学生说一说实验方法。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观察水的流动需要借助合适的悬浮物体或加入颜色。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思考、试错的过程,设计出观察热在水中是如何传递的实验,整个设计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引发学生思维碰撞。】

3.实验操作出示实验注意事项,用视频进行演示实验,用箭头在记录单上画出木屑运动轨迹。

4.小组汇报:择机板书受热上升、遇冷下降,循环流动”。

5.教师总结:像水这样受热上升、遇冷下降,循环流动,通过流动传递热量,这种热传递的方式叫热对流。热对流时,热总是从温度较高处向温度较低处传递。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木屑的运动轨迹就是热在水中的传递轨迹,用热在水中的传递现象先简单的分析热对流的过程,进一步建立概念。】

6.总结推理:那么其它会流动液体和其它热传递的方式会是热对流么?

7.归纳总结:谁来完整地总结一下什么是热对流。(参照板书)

四、生活中应用

1.联系实际我们了解了热对流的概念,那么你在生活中见过热对流的现象么?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的发现。(蒸包子开锅时的热气腾腾的现象、冰棍刚拿出冰箱是冷气向下的现象等)

2.生活中的应用:热对流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应用,夏天天气炎热,为什么制冷空调一般墙壁的上?冬天我们会利用暖气取暖,为什么暖气一般会挂在墙壁的下部呢?

【设计意图:拉近概念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哪里有、怎么利用,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拓展迁移的能力。

3、走马灯的制作及原理介绍。

板书设计

液体(水) 受热向上 遇冷向下

气体(空气)

循环流动

温度较高 温度较低


第二单元 热传递

6.热对流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液体和气体受热流动情况,认识到液体和气体会通过对流的形式传递热量,初步了热传导传递方式的特点。

2.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热对流现象。

3. 通过类比、迁移,初步学习通过添加附加介质观察物质变化的实验方法,培养科学探究技能。

4.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体验到事物的变化是可以被观察的,事物的内部是有联系的。

【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热在气体和液体中传递的主要方式是热对流。

难点:做热在水中和空气中传递的实验,从而理解对流现象。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酒精灯、铁架台、火柴、试管、测温仪

学生分组材料: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木屑、烧杯、搅拌棒、香、玻璃罩、铁夹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梳理前概念,引发思考。

1.复习旧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过固体传递热的一种方式,是什么?(热传导)谁能来说一下什么是热传导呢?

2.导入:在气体和液体中热又是怎样传递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热在气体和液体中是如何传递的。

3.说一说气体和液体的共同特点: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梳理前概念激发学生探索新的热传递方式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大胆假设,尝试猜测气体和液体在受热时可能通过流动的形式传递热量。】

探究热在空气中是怎样传递的。

1.-猜:热在空气中传递会怎样传递?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流动是产生热对流的前提条件。】

2. 设计实验:我们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判断呢?

3.学生汇报设计思路。

4.实验操作1)感受蜡烛火焰产生的热空气。

2)热气球实验。

3)液氮产生冷空气下降的视频展示实验。

5.仔细观察、积极交流和倾听,汇报总结并板书。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认识到热在空气中确实通过热对流来进行传递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流动是产生热对流的前提条件。引导学生借助其它物体观察空气的流动,通过实验学生观察到热在空气中传递方式,丰富了热对流的概念。

探究热在水中是怎样传递的。

1.导入研究。液体(水)在受热时也会像空气一样流动吗?我们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通过实验清晰地观察到水在变热的过程中是否会发生流动,它时怎样流动的

2.学生汇报实验方案。

学生说一说实验方法。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观察水的流动需要借助合适的悬浮物体或加入颜色。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思考、试错的过程,设计出观察热在水中是如何传递的实验,整个设计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引发学生思维碰撞。】

3.实验操作出示实验注意事项,用视频进行演示实验,用箭头在记录单上画出木屑运动轨迹。

4.小组汇报:择机板书受热上升、遇冷下降,循环流动”。

5.教师总结:像水这样受热上升、遇冷下降,循环流动,通过流动传递热量,这种热传递的方式叫热对流。热对流时,热总是从温度较高处向温度较低处传递。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木屑的运动轨迹就是热在水中的传递轨迹,用热在水中的传递现象先简单的分析热对流的过程,进一步建立概念。】

6.总结推理:那么其它会流动液体和其它热传递的方式会是热对流么?

7.归纳总结:谁来完整地总结一下什么是热对流。(参照板书)

四、生活中应用

1.联系实际我们了解了热对流的概念,那么你在生活中见过热对流的现象么?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的发现。(蒸包子开锅时的热气腾腾的现象、冰棍刚拿出冰箱是冷气向下的现象等)

2.生活中的应用:热对流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应用,夏天天气炎热,为什么制冷空调一般墙壁的上?冬天我们会利用暖气取暖,为什么暖气一般会挂在墙壁的下部呢?

【设计意图:拉近概念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哪里有、怎么利用,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拓展迁移的能力。

3、走马灯的制作及原理介绍。

板书设计

液体(水) 受热向上 遇冷向下

气体(空气)

循环流动

温度较高 温度较低


用户评论

137750556772021/10/29 8:43:00
学生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出现很多创造性的想法和做法,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良好契机;学生参与板书的书写,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也对知识从感性向理性过渡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137751885772021/10/29 9:03:09
王老师的这节课能在学生学习气体热对流的基础上,利用实验让学生探索热对流规律,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王老师在实验指导上面也非常严谨,为学生的实验提供了安全保证,更通过本节课进一步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对以后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137751885772021/10/29 9:03:27
王老师的这节课能在学生学习气体热对流的基础上,利用实验让学生探索热对流规律,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王老师在实验指导上面也非常严谨,为学生的实验提供了安全保证,更通过本节课进一步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对以后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137752998512021/10/29 9:50:36
王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思考、试错的过程,设计出观察热在水中是如何传递的实验,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引发学生思维碰撞。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很成功。
138150515572021/10/29 9:54:44
王老师提供了丰富的有结构性的材料,创设了问题的情景,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引领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在众多的体验中感悟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与意义。课堂气氛活跃,高潮迭起,贯穿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课改理念。
139123160012021/10/29 10:18:05
因为空气和水是透明的,热在空气和水中的对流很难被观察和理解,王老师通过让学生用手在蜡烛火焰上方、两侧感受,让学生理解了空气中,热是向上流动,通过水的对流视频,木屑在水中清晰、直观的运动状态,使学生明白了水中热对流的路径。特别是王老师引导学生将热在空气和水中的对流在生活中的应用展开讨论,学以致用,学生有感悟、有收获。
135853020072021/10/29 10:42:26
王金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了丰富的有结构性的材料,创设了问题的情景,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很成功。
186519546872021/10/29 11:37:28
王老师在实验指导上面也非常严谨,为学生的实验提供了安全保证,更通过本节课进一步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对以后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186519546872021/10/29 11:37:32
王老师在实验指导上面也非常严谨,为学生的实验提供了安全保证,更通过本节课进一步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对以后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186519546872021/10/29 14:53:49
王老师的课准备充分,设计新颖,深受学生喜爱。
139611861632021/10/29 15:01:28
王老师认认真真教学,为学生的实验提供了安全保证,更通过本节课进一步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对以后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136561206022021/11/19 10:48:42
在科学教学中,王老师处理好了学生的自主和教师的指导关系。教师只有在充分认识学生学情的基础上,进行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才能让学生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能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
138150515572021/12/2 10:20:03
王老师通过为学生梳理前概念,激发学生探索新的热传递方式的兴趣;引导学生借助其它物体观察空气的流动,通过实验学生观察到热在空气中传递方式,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探索中研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前黄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西新街51号    电话:0519-8651105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