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交流(王康萍)
学习者 | 王康萍 | 任教年级、学科 | 二语 | 学习时间 | 2019.12 |
学习书籍 | 《儿童立场》 | ||||
内容摘要: 当我追忆似水流年时,我知道那些日子从不曾远离——只要在心中不为自己设限——未来总会有无限的可能性,保持这样的童心,成人的世界便不会纠结于不完美,也不会很无趣,无论在什么时候,回到儿童的生活方式和游戏方式上去都是极其愉悦的体验——只需唤起儿童时期美好的回忆并那样去经历,去相信,就会在内心回到那样的场景。儿童生活在三个世界里:第一,儿童生活在一个现实的世界里;第二,儿童生活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第三,儿童生活在一个虚拟化的世界里。由于我们的内心往往关闭了第二、第三个世界,所以往往也只能看到儿童的现实世界,而忽略了其理想的世界,更不关注其虚拟化世界,这是很危险的,因为我们不仅仅摒弃了自己世界的肯能性,更有可能扼杀孩子们的巨大的创造力,仅仅满足于把他们塑造出我们自己的样子。 | |||||
学习体会: 之所以说教师是派到儿童世界的文化使者,是因为教师有对儿童引领的使命和担当!把知识转化为智慧,培植儿童的文化乡情,培养儿童的道德情感。我们既倡导从尊重儿童的角度以儿童的立场办教育,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教师在整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派到儿童世界去的文化使者”这样的描述,无非是在告诉我们:教师的教育方式应当是文化的、人文的、道德的。哈佛大学教授瑟夫说:谦卑的强权,通过吸引别人而不是强求别人想要达到的目的,这就是文化。马斯洛曾说:如果一个人手里拿着锤子,就有可能把眼前所有的东西都看作钉子,既没有差异,而且会狠命的用锤子把学生当作钉子来钉。两句对比鲜明的话,似乎告诉我们教师要做派到儿童世界去的文化使者,更多的要以尊重、倾听、理解、对话的方式,心中有爱,眼中有光,用自身的魅力去影响身边的每个儿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