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黄中心小学教师读书交流记录表
学习者 | 杨冬青 | 任教年级、学科 | 六年级数学 | 学习时间 | 2019.11 |
学习书籍 | 《儿童立场》 | ||||
重新做一个小孩,要有一颗童心,其关键是教师应当有爱心。爱是人存在的理由,可以推动日月星辰;爱也应当是教育存在的理由,可以推动教育。我不敢说,爱就是教育,但我敢说爱是教育的力量,是教育的前提,而且事实是有一种教育就叫“爱的教育”。几童教育家斯霞正是一个把爱心与童心统一在一起的典范。爱心催生了童心,童心催生着创造,创造着真正的儿童,创造着最好的教育。在爱心与童心里,教育的智慧之花绽放,教师就会生长起智慧,成为大智者. | |||||
教师在认识、发现儿童中成为一个大智者 教育实践中,我们常常有这样深切的体会:一旦想起自己当学生的时候,就会唤起小孩子对好教师的想象。那时,我们也会这么去设想,如果我是教师,我就会…而绝不会……所以,教师不应当忘掉自己童年的体验,而应当回到自己的童年时代,这样就会改进如今的教育行为。其实,陶行知早就说了:“我们要知道儿童的能力需要,必须走进小孩的队伍里去体验而后才能为小孩除苦造福。接着,他更深入地说:“我们必须重生为小孩,不失其赤子之心。” 当然,这是陶行知的假设:“假使我重新做一个小孩”,是一个长大的儿童,亦是蒙台梭利说的“作为教师的儿童”。“长大的儿童”“作为教师的儿童”,是种隐喻、其实质是:教师应当有童心。童心是赤子之心,是圣洁之心。怀着童心去教育儿童的心灵,了解他们,理解他们.然后才能教育他们,用陶行知的话来说就是“才能为儿童谋福利”。 童心是超越年龄的。教师的智慧就在于:人总是要长大的,但是教师的眼晴不能长大一永远有一双几童的眼睛,保留喜欢观察、发现的习惯和目光的敏锐;人总是要变老的,但是教师的心不能变老一一永远有一颗童心,好奇、探究、想象,同时善良,同情人,帮助人。陶行知还对“重新做一个小孩提出了要求:“实行三到:眼到,心到,手到。”这“三到”,说到底是要到儿童的心里去。假如我们过去说几童是“小大人”是错误的儿童观,那么今天我们说教师是小孩子”则应当是正确的教师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