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交流(徐建亚)
学习者 | 徐建亚 | 任教年级、学科 | 二数 | 学习时间 | 2019.11 |
学习书籍 | 《儿童立场》 | ||||
内容摘要: 《儿童立场》不仅仅是让我们在儿童的立场去看问题,去思考教学,这本书更是传递了陶行知先生的理念:“我们必须重生为小孩,不失其赤子之心。”耶稣也曾经说过:“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刻提醒自己活到老,学到老。随着知识和阅历的逐渐增多,一方面我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无知,未知的世界是如此的丰富,为什么不继续像孩子一样充满好奇心呢?另一方面我开始意识到童年在生命阶段的重要性,那些在充满爱和自由中度过的最美好的时光会影响整个生命历程。于是,我更深的理解了自己的责任,一是要为孩子们营造充满爱的教育生态,二是自己要永远保持一颗童心,一颗赤子之心,永远像孩子一样,充满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知世界探索的好奇。我开始领悟,所有优秀的教育儿童的书,都可以用来教育自己。一本书是否适合儿童读,其实,只要看看是否适合自己读,基本上就知道了。 | |||||
学习体会: “好为人师”从本质上来看,还是一种优越感在作祟。教师往往以为自己比学生懂得多,并且肩负着传递知识的重担,很容易在孩子们的行为未达到自己预期时焦躁不安,而忘记了儿童最伟大之处在于“可能性”。可能性就是生命巨大的创造性。当然儿童发展的可能性有两种倾向,它既可能向积极、光明的方向发展,也可能向反面、消极的方向发展。现在,我每天反省两点,一是自己是不是还能发现自己的可能性,指引自己的生命向更强大、更有活力的方向前行;二是自己是否在爱的教育中发现孩子们的各种可能性,鼓励他们向积极、光明的方向发展。我们回忆童年时,往往眷恋那些最幸福的时光,那是我们曾经拥有过的,在爱和自由中度过的无忧无虑的日子。当我追忆似水流年时,我知道那些日子从不曾远离——只要在心中不为自己设限——未来总会有无限的可能性,保持这样的童心,成人的世界便不会纠结于不完美,也不会很无趣,无论在什么时候,回到儿童的生活方式和游戏方式上去都是极其愉悦的体验——只需唤起儿童时期美好的回忆并那样去经历,去相信,就会在内心回到那样的场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