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课程教学>>常规管理>>计划总结>>文章内容
栏目列表
前黄中心小学教学教研工作总结2019.6
 
发布时间:2019-07-0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杨冬青

前黄中心小学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

本学期,我校根据区教育局的总体要求、学校的中心工作。以落实课程实施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育科研为抓手,以各种活动为平台,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学常规和课堂教学的管理,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关注课程架构实施,关注学生快乐成长,关注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学校内涵发展。教育教学教研工作紧扣“一个中心” ——建设生长课堂,构建健行课程。全面落实“四项工作”——落实办学理念,立体架构学校课程。

——建设生长课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规范教学管理,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结合开学初的工作计划和学期中的落实情况,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反思如下:

(一)落实学办理念,立体架构学校课程

课程是学校落实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学校教育的目标和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课程体系的建设是学校育人体系建设的一个杠杆,整体撬动学校育人模式的变革,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基于以上思考本学期我校再次梳理课程体系,研究落实课程实施策略。

1.依法治教为宗旨,严格落实国家课程。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科学制订作息时间表,学生在校集中学习活动时间控制在6小时以内,每天校园体育活动不少于1小时,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不随意停课,保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一律不组织任何形式的上课、补课、考试。课程中心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督查,争取各项课程落实到位。

2.学生素养为核心,构建健行课程。学校围绕学生六大核心素养,立足培养学生成为 “身心健康、品德优良、学业进步、富有个性”的时代少年这一育人目标,整体构建了健行课程。具体由四个课程群组成:一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主要通过生长课堂的建设来实施。二是落实校本必修课。低年级《足球》。由徐扬帆老师在一二年级的体育课上,每周一节课。1-6年级《习惯与人生》,由各班班主任在晨会和班队活动课中实施。1-6年级《经典阅读》由各班语文教师组织落实。四年级《科学与生活》,由科学老师在科学课中落实。1-6年级书法,由各班语文老师和书法指导老师组织实施,在写字短课中落实。三是夯实校本社团和校本选修活动,全校共23个文化社团,每周活动2-3次;每个年级6门选修课程在每周四下午开展活动。四是开展主题系列活动,分别是节日节点活动,亲近社会实践活动,由德育办进行全面规划,按学期计划组织实施。

3.长短课时为保障,落实弹性课程机制。晨会课落实德育校本课《好习惯,好人生》,如校本选修课程设置在周四下午第二节,时间为50分钟,落实校本选修课,全校教师发挥特长,学生针对兴趣参加选修课程,活动内容丰富,涉及健康、品格、语言、科技、艺术等领域,周二、四、五下午两节课后落实社团活动。

4. 阅读学习为根基,提升课程实施张力。

加强学习,不断地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过程观、学生观、教育观等。这学期,我们继续阅读《反思教育》一书,开展读书沙龙活动。同时利用业务学习的时间学习《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林崇德: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研究等重要文件以及《生长课堂实施方案》和学科教学的专题学习。邀请相关关专家来校作学科教学、课堂教学改革、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讲座。

(二)建设生长课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把质量作为教育的生命线,坚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掀起‘课堂革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陈宝生部长在《人民日报》撰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这样说。教育改革只有进入到课堂的层面,才真正进入了深水区。我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把“生长课堂”作为中心工作、核心任务来抓。

1.调研为起点,撬动生长支点。通过对学校课堂教学进行全面的诊断,切实了解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我们找准教学研究的主题,改进教学常规的落实,改善教学研究的方式,逐步做到在教学中研究真问题,从而撬动生长课堂研究的支点。

2.课堂为阵地,彰显生长特质。我校对课程内容进行核心知识与关键能力梳理,将学生培养目标与学科核心素养相融通,真正实现课程的全面育人功能,鼓励儿童不拘一格,大胆尝试,实践体验等,摸索六环节模式:阅读观察(课前预习)——生成问题——探究交流——归纳提炼——总结反思——拓展延伸,倡导每位教师做到“四为四让”,要求做到20条,利用“生长课堂”评价表促进“生长课堂”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的落地生根,备课统一用这一模式,课堂教学中渗透这一模式,在教研活动中打造“生长课堂”,不断发现问题,调整策略,解决问题,形成前小教学新样态,彰显生长课堂的特质。

3.研训为两翼,夯实生长底色。

三级教研活动具体如下:

1)语文开展邵兰芳名师指导教研活动。上课老师分别是钱晓薇、邱向红 、王晓亚、杨学华、汤丽萍、管彩虹、吴秋萍。

2)数学开展校际教研活动。活动4次:上课老师分别是沈春英、施丹红、徐建亚、孙旭东、吴小娟、丁世中。

3)英语开展校际教研活动。上课老师分别是杨蕾、周礼东、尹鹰、汤婷、沈红蕾。

4)语文承办区语文送培上门活动,吴秋萍老师在活动中上研究课。

5)英语汤婷、思品赵于佳参加片级教研活动上课。

5)精心组织校教研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思品教研活动利用督导评估试上开展教研活动;专职术科大组教研活动:科学:王金;体育:张清;音乐:赵振红;美术:王晓燕

6)认真开展备课组教研活动:

语文备课组研讨活动(可以和专题研讨活动的试上结合)

一年级:王康萍、赵于佳 二年级:王旭霞、沈碧辉

三年级:羌晓伟、蒋勤 四年级:杨文吉、盛雪茹

五年级:孙文亚、王霞 六年级:杨玉娟、邵雪华

数学备课组教研活动:

一年级:陆小红、沈春英 二年级:钱丽芹、汤士民

三年级:徐建亚、刘文明 四年级:钱伟国、孙旭东

五年级:曹东明、吴小娟 六年级:朱晓东、杨冬青

英语备课组教研活动:周文娟、王丽英

术科备课组教研活动:王洮洮、陆林瑶、杨培明、高叶漂、朱惠敏

备课组教研活动上课的老师是集体备课的主备教师,也是上课教师,这节课只在备课组范围内上,组内老师必须参加集体讨论教案、听课,备课组长组织组员进行研讨,并做好相应的记录,拍下活动的过程,上传完整的资料。

(三)规范教学管理,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1.加强常规管理,落实各项工作督查。课程中心做好每月常规检查,同时做好作业批改、教学常规的不定期抽查工作。课程中心成员分工合作,做好每日巡课,重点就早中晚辅导进班,提前候课,课程落实,上课常规、课后延时服务等工作进行检查落实。

2.严格质量监控,不断改进教学问题。:(1)组内检测。除平时的单元练习测试之外,进一步加强单项过关测试。(2)期中、期末调研。及时反馈调研情况,尤其是针对期中、期末考试出问题的班级和学科,教导处要做好跟踪调研,帮助教师和班级找到存在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3)做好各班后进生的跟踪调研工作。(4)改进学科竞赛活动。

各年级语文学科竞赛活动

一年级:讲故事比赛(3月份) 识字过关测试 5月底)

二年级:美文诵读比赛比赛 3月份

三年级:讲故事比赛(结合寒假阅读书目) 3月份)

四年级:好书推荐(5月份)

五年级:读书剪报(5月份) 古诗默写过关测试 6月份)

六年级:古诗文默写过关测试(第三周)

其他语文竞赛活动:

1)写字作业展评 (一月一次)

215年级古诗文抽测 (期末抽测)

3)优秀习作征稿活动 (两月一期)

各年级数学学科竞赛活动:

11-2年级数学速算比赛;

2 3-6年级数学思维导图作业评比;

33-5年级思维导图优秀作品展示。

各年级英语学科竞赛:

(1) 三年级英语字母书写比赛。

(2) 四年级英语听力比赛;3.五年级英语主题手抄报比赛。

(3) 推进集体备课,强化备课组管理

这学期开展两次备课组内的集体备课、上课、研讨活动,进一步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严格落实《前黄中心小学教研组和备课组考核办法》,争创优秀教研组和备课组,继续做好各备课组考核工作。

4.发挥教师合力,提升毕业班质量

为提高毕业班的教学质量,这学期的毕业班教学工作在上一学年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改进。(1)开展毕业班教师培训会议。(2)召开学生会议和家长会议至少各2次。(3)开好各备课组的总复习研讨会议。(4)精心组织各学科单项过关测试、月考、期中、期末、模拟考试和毕业考试等考试工作。(5)及早有计划地安排好各学科提优补差工作。

通过大家的努力,本届毕业生在毕业考试中学生学业水平有较好的提升,学生三优人数达49人。语文的优良率达95.02%,超区5.02个百分点,及格率达99.59%,超区0.89个百分点;数学优良率达85.89%,超区0.69个百分点,及格率达97.10%,超区2.6个百分点;英语优秀率和优良率也接近区平均,较上往年有大幅提升。

(四)采取多种措施,促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采用多种措施,重在专业引领、实战演练、抱团成长,在教学技能、学生学习、课题研究等方面加强指导,大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专家引领,提升实效。继续邀请专家针对教师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教研组建设、专业发展、学校发展方向等的具体指导。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带领、外派教师积极参加专家讲座、名师课堂等活动。

2. 搭建平台,实战演练。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终究是教师专业提升之本,我们努力争取多种教研活动平台,备课组教研、校级教研、校际教研、片级教研、区级教研、名师送课、名师指导、送培上门、专项调研、课堂教学考核等各种平台。另外,组织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基本功比赛,施丹红、潘群菊等青年老师脱颖而出。

3.组建团队,抱团发展。我们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青年教师成长团队,骨干教师参加名师工作室,要求制订三年发展规划、定期开展活动、学期按时论证,按期考核,这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4.深度联盟,高位领航 。继续与武实小联盟互动,给我校教师队伍发展注入了活力。除数学、英语的校际教研活动之外,我们还举行多方面的联盟活动。

5.课题研究,总结提炼。

1)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培训。一是针对学校考核网上要上传的资料培训。二是针对组长进行的培训。主要是围绕课题实施、课题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培训。

2本学期要做好新立项区级课题的专家论证工作,进一步修改调整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形成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有计划,有节奏,有成效地落实各项研究工作。各教研组和课题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和交流研讨活动。各课题组每学期至少举行1次校级的科研活动,并及时做好活动资料整理工作。每次科研活动要有计划,有安排;有活动过程资料,如:课例、发言材料、照片等;有活动总结;有活动记录。

3)积极开展微课题研究

各教研组和教师们做好微课题的申请、立项、成果推介等工作,40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每人必须申报一个微课题。下学期将通过微课题成果展示,来推进学校微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通过微课题研究,培养教师反思意识和科研习惯,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学校日常教学实践的科研化水平。

4)加强学校立项课题的过程性管理。

加强课题电子档案建设,力求各项资料完整、科学。各级课题的研究应以适当的活动加以推进和深化,区级课题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校级现场活动展示,并做好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学期末科研督导评价此项工作。

5)加强课题成果的推广

在上一轮课题已经结题并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使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并为目前在研课题提供可供参考的研究经验及良好的教研基础,要求课题组成员每学期撰写案例分析和研究论文,积极参与各级各类论文评比活动,不断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效,并加以推广。

(五)做好其他教务常规工作。

1.教具教学资料的管理和教学资源的共享

继续做好教学资料的管理工作,对各类教学参考资料书籍做好录入登记工作。各学科、各任课教师要认真做好教材的循环使用、管理、收缴等工作,确保学科资源的科学利用。

课程中心做好收集各学科教学资料和各种教学课件等工作,做到资源共享,减轻并提高各科教学质量,做到向四十分钟要质量,作业分层有效果。

2.学生学籍的规范管理

教导处协调,各班主任与学籍管理员配合,学期中途出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学期结束完成学籍网信息填报上传,杜绝疏漏。做到区网、省网、国网与学生实际均保持一致。及时准确完成期初报表,明确转进转出、休学复学手续,整理、规范材料,及时进行随班就读学生审批。

3.增强教学的安全意识

每位教师要切实增强安全意识,加强教育教学活动安全,严禁体罚与变相体罚现象发生。要全员、全程、全方位关注安全问题,特别是室外的活动组织,一定要监管到位,杜绝责任事故发生。对突发事件要实行首遇责任制、应急预案制和第一时间上报制;要善于发现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做到安全警钟常鸣,确保校园平安。

4.同时关注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生命教育等。做到课时有落实,展开相关专题教育活动。同时做好学校卫生保健、防疫宣传疾控工作,确保师生的身体健康。

一学期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深深认识到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体教师辛勤的耕耘,离不开学校党政领导的支持。同时,我们还意识到自身更多的不足,特别是加强教师们工作的责任感更要成为下一学期的首要任务,教学常规检查还要进一步落到实处,教师利用收集资源应用于课堂的的整合能力还要加强。对于个别年级个别学科的存在问题,还要进行跟踪调研,找到解决的对策,争取使我校的教学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武进区前黄中心小学课程中心

2019623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前黄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西新街51号    电话:0519-8651105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