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课程教学>>校本培训>>读书交流>>文章内容
栏目列表
读书交流(杨冬青)
 
发布时间:2019-03-2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杨冬青

前黄中心小学教师读书交流记录表

学习者

杨冬青

任教年级、学科

六年级数学

学习时间

2019.3

学习书籍

《反思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成立70周年之际,发表了重要的教育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201777日,由北京明远教育书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比较教育研究所和教育科学出版社共同主办,《教育研究》杂志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协办的“国际视野下的教育变革——《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中文版出版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与会代表共同研讨UNESCO的教育理念、人文主义教育观和发展观,探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育加强与UNESCO等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深化多边教育合作。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田慧生指出,《反思教育》重申了从《富尔报告》到《德洛尔报告》一以贯之的人文主义教育观,把教育视为“全球共同利益”,深化了对教育本质和功能的认识。他认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共同研究分享《反思教育》带给我们的新理念,共同思考在教育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育如何朝着更加公平、更加优质的方向前进,如何培养符合21世纪要求的新型创新人才,如何通过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探索和提出教育的中国主张、中国方案和中国表达,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平和可持续发展。他认为,中国的教育科研人员和学术出版机构,应努力拓宽国际视野,进一步加强与UNESCO等重要国际组织以及世界各国重要的教育研究机构、教育智库的交流合作,加强对国际教育政策动态、国际重大教育规则的研究,深化多边教育合作,在全球教育发展议题上提出新主张、新倡议和新方案。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指出,《反思教育》为我们思考教育问题提供了一种全球化的、全人类的视角,认为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报告。第一个挑战是,在人工智能时代,什么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永远与人的生命同行和同在的呢?他认为,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价值观是人类最后的高地,最后的尊严。第二个挑战,从公共利益到共同利益,不仅是一个概念的转化,也是责任主体的转化,是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思路的转化,未来如何形成一个共同承担责任的机制,怎么化解不同责任主体的矛盾,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他希望,未来在这样的报告中能出现更多中国的声音、中国的思想和中国的创造。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前黄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西新街51号    电话:0519-8651105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