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组教研活动讨论记录
授课教师 | 吴小娟 | 时间 | 20****19 | 年级班级 | 五年级1班 |
课 题 | 《小数加减法》 | ||||
研究目的 | 构建面向每一个孩子的小学数学教育 | ||||
内容摘要: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收集、整理信息,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突出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适时地将加减法运算定律从整数范围推广到小数,引导学生体会数学规律具有的普遍意义。 4.恰当引入用计算器计算,拓展学生学习与探索的空间,提高学习效率。 5.让学生经历简单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 |||||
研讨发言记录: 曹东明: 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及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而且刚认识小数的意义,这些都为学生预习、自学提供了认知的基础,相信学生也有这个预习的能力。学生根据主题图提问,由于问题来源于学生,就为学生对于接下来探讨问题的解决奠定了积极的情感因素。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学生完全有能力做到。 丁世中: 在4.75+3.4的学习交流活动中,学生对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及算理已经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3个练习就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加以生生间的合作学习。计算是比较枯燥的,如果练习没有新的呈现方式,学生是难以有积极性的。 杨东青: 用课后对所学知识加以延伸性的实习活动,增智培能,开阔视野。又涉及学生体悟生活、复习旧知、自学新知等下一节新课前的活动,开始新一轮递进式的学习过程,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王国东: 可以把所有的练习按练习的层次以比赛的方式呈现。教师有意识的按练习难易层次比赛,展开练习活动,给课堂掀起又一次教学活动高潮。 参加教师:杨东青、王国东、丁世中、曹东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