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课程教学>>校本培训>>读书交流>>文章内容
栏目列表
闵燕萍读书交流(10月)
 
发布时间:2017-10-3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闵燕萍

学习者

闵燕萍

任教年级、学科

学习时间

2017.10

学习书籍

《静悄悄的革命》

内容摘要

在教室里的交流中,倾听远比发言更加重要。然而,大多数教师却仍然以学生的“发言”为中心来了解他们的想法。而并不认真仔细的对待“倾听”。于是,比起擅长发言的学生来,那些在学习上不多言语,然而善于倾听的学生,尽管应该被评为优秀。但在这些学生的通知书上,却常常被写上“更加积极的发言吧”。其实,对那些不多思考,就草率发言的学生,倒是该写上“更加注意仔细倾听吧”!再进一步说,如果我们希望在课堂上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言语表现力的话。那么与其鼓励他们发言,不如培养其倾听能力。这看起来好像离的远些,其实却是一条捷径。在教室里倾听的能力培养起来后,课堂的言语表现才会变得丰富起来,而不是相反。

读书心得

在日常交谈中,有一类人是不为大家所喜欢的,就是无论你在讲什么,他都没听进去,而只顾自己唠叨,你会觉得索然无味,暗自祈求这无聊的对话赶紧结束。这是因为,对话的前提是学会倾听。从小我们就被鼓励要积极发言,发言要大声清楚,通常还有各种各样的手势来丰富和活跃课堂,教师的声音,学生的声音,形形色色的手势见缝插针,把课堂塞得满满的,然而没有倾听的“对话”只不过是不入耳的喧嚣。我们的学生常常在没有听清教师的话语后就急急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只要发言就要鼓励”的信条下,肤浅变得堂皇。发言结束后学生如释重负,对于别人的发言充耳不闻。没有倾听,对话变得缺乏深度,思维变得龟裂而不流淌,根本不能汇成集体智慧的海洋。初一阶段的闹哄哄到了初三阶段的表情麻木,沉默不语,这也从一个侧面揭示出我们原先的对话是没有倾听、急于表现的“虚假”对话。我们的教育不应只是知识的传授,更应是人的教育,是人与人之间心灵与心灵的互动,心灵的相互启迪。我们所要培养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富有个性的,创造性的人,有时课堂上学生的回答不是教师预设的答案,老师心里就很急,就直接或间接地把答案给孩子,所以长期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就容易陷入一种“齐步走”的框框中,试想长期下去学生会有创新意识吗?

窗体底端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前黄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西新街51号    电话:0519-8651105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