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黄中心小学教师读书交流记录表
学习者 | 徐建亚 | 任教年级、学科 | 一数 | 学习时间 | 2017.6 |
学习书籍 | 《教育的力量》 | ||||
内容摘要 有一种功利的教育叫“分数”。教育中往往“唯分至上”、“见分不见人”。社会、家长、学校、老师和学生都把分数当作自己的命根,根据分数的高低,学生教室都被分成了“三六九等”,学校也被贴上了“示范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标签。在这种评价下,学校和老师为了生存,家长为了孩子不致于输在起跑线上,置师生的身体健康、生命质量和当下的幸福于不顾,起早贪黑,加班加点,教师和学生成了“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一族”。课外作业,家庭作业,请家教,进补习班成了孩子生活的主旋律,童年、童心、童趣在学业负担的重压下湮灭了,一个个成了小大人,眉头紧锁,老气横秋,少年老成,不善言笑。 | |||||
读书心得 教师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专家引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作为教师,如果没有向学之心,即使再高明的专家,恐怕也不能对其起到引领的作用,“我们可以把马牵到河边,却不能按着马的头让它饮水”。自我反思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有理论支撑的,高度自觉的对自己实践的回顾与审思--这本身就是很好的学习过程,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作为基础,自我反思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至于同伴互助,是一种相互切磋、相互勉励和真诚分享。作为教师,教育探索并不一定要有研究课题,如果你真是为了提高自己,为了更好地胜任你的工作,为了更好的成长,而不是因为外在功利的诱惑,那么,只要你愿意,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可进行。它不需要高精尖的仪器与设备,它只需要一颗忠诚、明敏的心。 |
窗体底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