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的根基——养成教育
一、什么是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
习惯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命运的巨大能量。
我们认为,基础教育:即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初步的智力培养。这既是德、智、体、美、劳得以全面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两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具体措施和手段。
二、为什么“养成教育”是德育的根基?
(一)从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来看。
《小学德育纲要》规定:小学德育主要是向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教育(包括必要的生活常识、浅显的政治常识以及同小学生有关的法律常识),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
具体德育内容主要有以下十条:一、热爱祖国的教育;二、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三、热爱人民的教育;四、热爱集体的教育;五、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六、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七、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八、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九、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二)从当前德育教育的两大主题来看。
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党的十八大提出)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二是、“八礼四仪”养成教育(《关于在全省开展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意见》【苏文明委〔2014〕3号】)
“八礼”主要为: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
“四仪”主要是:在学生7岁、10岁、14岁、18岁时,学校要为其组织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
“学礼仪、知礼仪、行礼仪”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在未成年人中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引导未成年人从小做起,其目的就是通过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融入“爱、善、诚、勤、俭、美”六种理念和价值取向,更好地促进未成年人良好品格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也就是要把抽象的德育内容,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去。
对个人而言,文明礼仪是衡量一个人思想素养、文化修养的外在表现;对国家而言,文明礼仪则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道德风尚的生动展示。
(三)从国民不文明的行为来看。
1、不文明行为十二怪。(《人民日报》)
2、中国人境外旅游不文明行为。
中国人在纽交所门口大铜牛脖子上拍照
中国游客在法国卢浮宫前水池洗脚
中国小朋友在埃及神庙刻字
3、只写给中国人看的中文告示。
“垃圾桶在此”——美国珍珠港
“请保持安静”——巴黎圣母院
“请便后冲水”——泰国皇宫
所以,注重养成教育,才能使德育具有根基;培养公民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树立起良好的道德风尚,才能为精神文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一)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1、学会倾听的习惯;2、善于思考的习惯;3、敢于提问的习惯;4、与人合作的习惯;5、自主读书的习惯;6、认真书写的习惯;7、自评互评的习惯;8、搜集资料的习惯;9、动手操作的习惯;10、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1、举止文明的习惯;2、诚实守信的习惯;3、尊重他人的习惯;4、守时惜时的习惯;5、懂得感恩的习惯;6、勤俭节约的习惯;7、遵守秩序的习惯;8、勤于动手的习惯;9、锻炼身体的习惯;10、讲究卫生的习惯
每一方面都有具体的要求,例如:
勤俭节约的习惯
(1)爱惜学习用品,不在课本上乱写乱划,不随便撕扯作业本。(2)不随便向家长要钱,不乱花钱买零食、玩具等。(3)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饭菜。(4)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关紧开关。(5)对自己、他人、集体的财物要爱护,轻开关门窗,轻拿轻放物品。不在桌子上凳子上乱写乱划乱贴。
四、目前我校养成教育的重点(行为习惯)是什么?
(一)扫好地(即做好保洁工作)
1、认真做好值日工作。2、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见到废纸等垃圾主动捡起来。3、不吃零食(除饮料、点心、水果外),不带零食,不到流动摊点购买零食。
(二)做好操
1、进退场,动作迅速,队伍整齐,保持安静。 2、做操时,不讲话,不嬉戏,动作规范,合音乐节拍。
(三)用好餐
1、有序进出,不拥挤,不奔跑。 2、文明用餐,不喧哗,不争抢。3、节约粮食,不挑食,不浪费。
(四)行好礼
1、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2、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严肃庄重、歌声嘹亮、礼仪规范。
(五)走好路
1、不追逐奔跑,不做危险举动。2、上下楼梯靠右走,不拥挤,不推拉。
五、实施“养成教育”有哪些事情值得注意?
(一)热心观察
实施“养成教育”,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作为教育者,一定要留意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以期选择最好的教育手段,“对症下药”。
(二)制订规范
常言道:“无以规矩,不成方圆。” 只有人人遵守规则,才能有良好的秩序。要制订具体的行为规范,给予学生正确的行为指导。(举例:Xx班学生用餐管理规范)
(三)强化训练
良好的习惯不是靠一天两天,说养成就能养成的,必须持之以恒地指导、训练,方能使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考核评价
根据养成教育的侧重点,构建学生养成教育的评价体系。
(五)榜样示范
通过开展xxx之星评比、环保小卫士评比、文明餐桌评比等方式,激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了这样一句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抓好养成教育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小而言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大而言之,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01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