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课程教学>>校本培训>>读书交流>>文章内容
栏目列表
读书交流(王晓燕)
 
发布时间:2016-10-2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晓燕

前黄中心小学教师读书交流记录表

学习者

王晓燕

任教年级、学科

五六年级美术

学习时间

201610

学习书籍

《教育的力量》

内容摘要

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谈到这类学生时,用的是“难教儿童”,我看其含义也和“差生”和“后进生”差不多,只是他的重点放在“教师难教”上,但为什么“教师难教”呢?不就是因为这类学生“差”吗?可是,尽管“难教”,但苏霍姆林斯基却没有放弃,而是花了大量心血几十年如一日的和这些孩子打交道,在爱他们的同时研究他们。苏霍姆林斯基的研究,不是冷静的分析,而是充满感情的投入,是全身心的实践。与学生一起摸爬滚打,和学生心心相印。他身为校长,几十年不断地研究儿童,他先后曾为3700名左右的学生做了观察记录,他能指名道姓地说出25年中178名“最难教育的”学生的曲折成长过程。有了这样惊人的投入,苏霍姆林斯基转化“难教儿童”卓有成效。我看,在这一点上,的确要向苏霍姆林斯基学习。

读书心得

我认为,“差生”这个说法是可以用的,但不要用于称呼,而用于分析研究。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不能直接用来称呼学生,比如:“喂,差生,过来过来,我和你谈谈。”但我们在研究学生状况时,完全可以在文章中,甚至在班科会(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会)上分析发言时用这个说法。我不认为这样就是在“歧视”某些学生。还是那句话,重要的不是怎么个叫法,而是如何对待。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前黄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西新街51号    电话:0519-8651105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