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课程教学>>校本培训>>读书交流>>文章内容
栏目列表
读书交流(陈曦)
 
发布时间:2016-06-1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陈曦

前黄中心小学教师读书交流记录表

学习者

陈曦

任教年级、学科

五年级

英语

学习时间

2016-6-12

学习书籍

《今天怎样做教科研:写给中小学教师》

心灵的漫步中拔节生命

————谈教育随笔写作

我很早就有一个念头,认为教师也应该是一个写作者从开始走上讲台到今天,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基本上没有停止过写作,可以说是写作的很大受益者。如果没有一路写来的经历,我想我自己不会取得较大的专业成长。当然,也不可能有机会和大家分享个人的一点体会和感悟

有不少名家,大师也都持这样的观点。著名学者,被誉为“中国民间意见领袖”的薛涌先生告诉我们,“在美国的教育中,你从小就被告知,不管你做什么,写作是成功的基石”。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说,一个人的写作能力几乎觉定了他的全方面能力或水平。前天,我有幸面晤孙绍振先生,他侃侃而谈,谈到写作时,说“能写出来才是最高水平”。他们说的这些其实都与教师或教育有关,有的则直指教师的素养问题

读书心得

教育生活五彩斑斓,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感受。然而,大多数的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并没有把这些感受及时记录下来,使之在忙碌中匆匆消逝。怎样找到一种载体,促使教师养成思考的习惯呢?笔者认为,教育随笔就是一种比较适合于一线教师的文字载体。它可以借助于不拘一格的文字表述,在工作的间隙,对点点滴滴的心灵触动加以记载、回顾、提炼和总结,让思想自由地流动,让情感自由地抒发。每一位教师都能从教育生活中获得丰富的感受,有时是一点感动、一丝酸楚、一阵狂喜,有时是一片失落,但若及时地提炼,就有可能是一颗珍珠。面对纷纭的教育现象,即使别人习以为常,也要问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我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我的观点是否轻易地被别人左右了?在这个问题或现象的背后还隐藏着什么?”要让思考伴随着教育的整个过程,在思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教师在听课或赏析课例时不能失去自我,应带着自己的理念、观点、思想去扬弃别人的教育教学理念、方式,做到扬长补短。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前黄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西新街51号    电话:0519-8651105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