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课程教学>>校本培训>>读书交流>>文章内容
栏目列表
读书交流(王旭霞)
 
发布时间:2016-04-2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旭霞

前黄中心小学教师读书交流记录表

学习者

王旭霞

任教年级、学科

二年级语文

学习时间

2016-4-25

学习书籍

《今天怎样做教科研》

内容摘要

我要在教育理论工作者与广大一线教师之间,走出一条研究的中间路线。走这条路线,至为重要的工作是:学习、筛选、消化、转换那些较为高深的理论或学术成果,包括有关教育教学研究方法的一些理论或学术成果,再将它们有机地迁移、融化到我的研究工作以及我对一线教师所从事之研究的指导工作上——我要逐渐形成乃至创造出有个性色彩、有个体特征的研究样式。

我给教育随笔下了一个非常粗线条的定义:用散文的形式表达作者教育之经历、理解、情怀、胸襟、抱负等的一种文体。”“教师写教育随笔,是在炼眼——锤炼自身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在炼笔——锤炼自身表达思想的能力;也是在炼意——锤炼与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情操、教育抱负。”“根据教育随笔所采用的主要的、具体的表达方式的不同,我把它大致分为三类,即叙事随笔、事理随笔、论理随笔。”

读书心得

写教育随笔是教师进行“心灵漫步”的一种极好的方式和路径。教师写教育随笔,可以炼眼——锤炼发现问题的能力,可以炼笔——锤炼表达思想的能力,可以炼意——锤炼与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情操、教育抱负等。写叙事性教育随笔,关键写“事”要真诚、真实、真切,要努力转到事情的背后,追问事件的意义。

事理随笔“理”才是写作的追求所在,也是最耗笔墨的部分。 “事理随笔”是“教师作为思想者”的一种自由灵动的思维体操。我们老师有这样的思想,但很难把它形诸于笔端。好的事理随笔,它的背后应站立着一个饱读之士的形象。细读这一部分的内容,被他的写作技巧和文字中蕴含的“理”所折服。不由对照自己的写作,发现自己在记录一些教育教学的琐碎中,欠缺的是一种深层次的思考,欠缺的是一种对事物现象背后的挖掘与提炼。让自己的心理空间更宽裕,也要在不断的写作练习中提高。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前黄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西新街51号    电话:0519-8651105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