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黄中心小学教师读书交流记录表
学习者 | 杨冬青 | 任教年级、学科 | 五年级数学 | 学习时间 | 2016.3 |
学习书籍 | 《今天怎样做教科研》 | ||||
内容摘要 教师的工作既需要自己的心灵,又最为关乎他人的心灵。教师要常常在自己的心灵中漫步,漫步是自由、从容和惬意的,它能使教师获得省思、发现和滋养自我的机会与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整个的教育生命也将有所拔节,有所成长。写教育随笔是教师进行“心灵漫步”的一种极好的方式与路径。 我给教育随笔下了一个非常粗线条的定义:用散文的形式表达作者教育之经历、理解、情怀、胸襟、抱负等的一种文体。”“教师写教育随笔,是在炼眼——锤炼自身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在炼笔——锤炼自身表达思想的能力;也是在炼意——锤炼与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情操、教育抱负。 “值得过的生活就值得回味。这是我的发现,也是我对教育叙事随笔内在特质以及外在表现“值得过的生活就值得回味。这是我的发现,也是我对教育叙事随笔内在特质以及外在表现形式等的一种概括和揭示。 | |||||
读书心得 翻开《今天怎样做教科研:写给中小学教师》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有别于其他专业书籍,而更像是一本报告集,以事例的方式为我们介绍了教师随笔写作、教育论文写作、微型课题研究、规划课题研究高效课堂建设等。从第一节“叙事随笔”中,我就感觉到冯卫东老师是一位用心、细心、随心的人。他说,教师的工作既需要用自己的心灵,又最为关乎他人的心灵,写教育随笔是教师进行“心灵漫步”的一种极好的方式和路径。教师写教育随笔,可以炼眼——锤炼发现问题的能力,可以炼笔——锤炼表达思想的能力,可以炼意——锤炼与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情操、教育抱负等。 从阅读冯卫东老师的书中所举随笔案例,被他的写作技巧和文字中蕴含的“理”所折服。不由对照自己的写作,发现自己在记录一些教育教学的琐碎中,欠缺的是一种深层次的思考,欠缺的是一种对事物现象背后的挖掘与提炼。很多时候,文字仅仅是记录而已,仅仅是对事件的表述,缺乏精神与思想的内涵。这种停留在表层的文字,其价值和意义是不大的。通过学习,我明确了自己的不足,也在隐约之中发现了前进的方向。接下来,我要在不断的练习中提高,正像冯老师所说的那样,“在心灵的漫步中拔节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