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通过地震应急演练,旨在使全校师生掌握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熟悉地震发生时紧急疏散的程序和线路,确保在地震来临时,我校地震应急工作能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减少不必要的非震伤害。同时,通过本次演练活动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演练任务:
情景模拟——上课时上生地震(演练时以学校报警信号为准)。
1、全校师生了解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险知识。
2、掌握地震发生时正确的疏散、逃生方法。
3、提高师生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
三、成立消防演练指挥部:
总 指 挥:周翰凯
副总指挥:李 鹰 童立骏 王旭东
成 员:杨培明 杨冬青 赵振红 殷宽 各班班主任
四、成立应急小组:
1、班级疏散小组——各班班主任和配班老师。
职责:(配班老师在前,班主任在后)带领学生逃生;到达安全场地后清点学生人数;及时向统计小组报告学生人数。
2、其他疏散人员。
职责:分别到各楼梯口、楼梯休息平台、疏散出口接应学生。
3、宣传小组—— 曹东明(摄影)
职责:具体负责应急人员撒离现场后的宣传教育、报道等。
4、救护小组——杨培明 王晓燕
职责:具体负责演练疏散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故的应急救护和心理辅导等。
5、统计小组——沈春英(一年级);汤丽萍(二年级);邵雪华(三年级);朱晓慧(四年级);蒋华萍(五年级);柴燕秋(六年级)
职责:具体负责安全疏散后的人员(全校)统计工作,学生人数、教师人数。
五、演练对象: 前黄中心小学全体师生
六、演练时间 :2016年3月28日 下午2:50
七、演练内容 :
情景模拟:发生地震(演练时以学校报警信号为准)。
八、演练实施过程:
(一) 启动程序:
总指挥在学校广播系统中宣布:老师们,全体同学,学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马上就要开始,请大家做好准备,各就各位。
(二) 教室内应急避震演练
1.信号员发出“地震警报”信号。
2.上课教师(演练时为班主任)立即停止授课,转而成为教室演练负责人,立即告知学生“地震来了,不要慌”,并指挥学生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或课桌旁,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并尽可能用书包保护头部;最后一排靠里的同学面向墙,蹲在墙角处。演练时间为1分钟。
3.一分钟后,信号员发出解除“地震警报”信号。
4.老师让学生睁眼抬头,并告知学生,地震已过,现在撤离教室,进入紧急疏散演练环节。
(三) 紧急疏散演练
1.信号员发出“紧急疏散”信号。
2.每班靠前后门的两位学生立即把门打开,教师迅速将全班学生分成两路纵队,并指挥其有秩序出门。
3.学生在老师带领下有秩序从楼梯向下撤离,并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迅速撤离到事先指定的地点整队。
4.撤离后在操场集中排队,各班班长协助教师清点本班同学人数,并及时上报给班主任。班主任整理并清点本班同学人数,及时上报给现场指挥。
(四)演练结束后有秩序返回教室。
十、演练注意事项:
1.各负责人在相关楼层、转弯点维持纪律。做到没有无岗人,人人有责任。
2.各班主任及配班老师要严密组织,认真对待,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注意班级前后门要畅通,不堵死后门;发挥班干部,队干部的作用,班内安排好逃生小组,组长要得力;逃生小组与座次安排要便于有秩序疏散,各班有本班逃生疏散思路。
3.不要惊慌,听从指挥,服从安排。
4.保持安静,动作敏捷、规范,严禁推拉、冲撞、拥挤。
5.按规定线路疏散,不得串线。
6.集合地点:学校田径场
附1:紧急疏散各道口人员站位安排
1号楼:殷 宽
2号楼:杨培明
3号楼:朱小东
4号楼:贾伯达
附2:各班疏散路线:
1、底楼班级在教室门口排好队伍直接奔向集合地点。
2、一(5)、二(1)二(2)、二(3)、二(4)、二(5)班从启德楼楼梯下楼,到集合地点。
3、四(1)、四(4)、四(3)、三(5)班从广德楼外楼梯下楼,奔向集合地点。
4、四(2)、四(5)、四(6)从景德楼南楼梯下楼,奔向集合地点。
5、六(1)、六(2)、六(3)班从铭德楼楼梯下楼奔向集合地点。
6、六(4)、六(5)、六(6)班从景德楼北楼梯下楼奔向集合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