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黄中心小学教师读书交流记录表
学习者 | 朱惠敏 | 任教年级、学科 | 五六科学 | 学习时间 | 20****25 |
学习书籍 | 《今天怎么样做教科研》 | ||||
内容摘要 “值得过的生活”就值得“回味” 教育是为了人的生活,为了给人值得过的生活。这是鲁洁教授的观点。她在《超越性的存在——兼论病态适应的教育》载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4期。一文中说:“教育本来是面向可能生活,它的功能是,要为人揭示更加好的、更值得过的可能生活。”教师的教育生活当然应该是“值得过的生活”,要不然,他就是在耗费自己的生命,同时也在耗费学生的生命。 “值得过的生活”就值得“回味”。这是我的“发现”,也是我对教育叙事随笔内在特质以及外在表现形式等的一种概括和揭示。 它所叙之事应该是教师的“值得过的生活”。如果没有这样的生活却偏要去叙,那就是“硬写”(鲁迅语),是杜撰,是矫揉造作。另一方面,拥有如此生活的教师,也未必每一时段、每一件事乃至每一个细节都值得、都必须、都能够去叙述,他理应从总体上“值得过的生活”中优选一些尤其“值得过”的片段、“值得做”的事情、“值得把玩”的细节加以叙写。这样,所谓“值得过的生活”就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 | |||||
读书心得 本周学习冯卫东老师的《今天怎么样做教科研》的第一讲:在心灵的漫步中拔节生命,值得过的生活就值得回味读后感。我刚看第一讲的题目时就有一种感觉,想必是一本高深莫测的理论书籍,但轻轻翻开冯卫东老师的这本书,完全出乎了意料。这是冯老师从事了25个教育春秋中,总结了一线教师从事教科研工作中生成的经验、感悟和发现,是最实用的一线教师教科研读本,读后感《值得过的生活就值得回味读后感》。 自以为每一天的教育行走大致就是这样,不可能有太多的精彩繁华,不可能有太多的轰轰烈烈,也不可能有太多的“抢人眼球”,然而平平淡淡才是真,我们就应该在平淡中回味,因此我对“值得过的生活”就是“回味”一节颇有感触。“值得过的生活”应该优选一些尤其“值得过”的片段、“值得做”的事情、“值得把玩”的细节加以叙写,不应该是平铺直叙,不要完全原生态、照相式的反映,而是应该一种“回味”,叙事随笔理应是有“魂”的。文中冯老师举了班主任李老师的三个例子,这三个例子并不突出,也许我们会觉得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平时好像也在做。但是“平平淡淡”才是真,“值得过的生活”往往就是由这些看似简单寻常的事情组成的。作为教师,只要把这许许多多此类的事情做好,教师的工作就无怨无悔了,教师的生活也就值得回味。 冯老师还结合丁先生的观点给叙事随笔列了一道“方程”,问题是起点,我们要有敏锐的嗅觉,洞察力,要穷追不舍,打破沙锅问到底。然后静下心来,咀嚼、玩味,进行理解、阐释,应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获取一些“附加值”-------对教育问题理性而非纯粹感性的,理论而非纯粹经验的思维、思想。 我要努力开发自己精彩的教育生活、精彩的教育实践,让叙事超越一般的讲述,而成为一种艺术的演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