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黄中心小学教师读书交流记录表
学习者 | 赵振红 | 任教年级、学科 | 五六年级音乐 | 学习时间 | 2015.12 |
学习书籍 | 《小学音乐课程范式》 | ||||
内容摘要 活动设计是音乐欣赏课的灵魂,有效的设计活动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对音乐要素更为敏感,现介绍几种有效的活动设计方法:
1.固定动作参与聆听音乐。在欣赏一些节拍较规整、节奏感强的乐曲时,可设计一些固定的动作,如与表现音乐、感受乐曲节奏与节拍的动作。或有规律地随着音乐左右摆动身体或手臂,或随着音乐节拍拍手或走踏步,加深学生对恒拍的感受。
2.图谱演示参与聆听音乐。利用通感的原理,抓住音乐最具特点的表现部分设计简单易懂又十分有趣的图形谱,既避免了专业技能过于枯燥的积累前提,又完成了音乐与符号之间的简单转换,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极好的方式。
3.自由表演参与表现音乐。在小学音乐教材中,一般会选一些音乐形象特点鲜明,或有一定情节性的欣赏曲,在欣赏这类乐曲时,可以用表演的方式参与表现音乐。教师要注意对表演的音乐性的评价。
| |||||
1.注重体验,呵护个性。我们引导学生感受音乐,鼓励学生表达见解,特别要提出的是在学生的体验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以保护欣赏音乐中的个性体验,不求答案的统一,要允许学生有独特的见解。这是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不确定性特征决定的。本课型特别注重体验,特别是保护个体音乐感受的独特性。音乐是一种非语言的信息,是一种不具象的艺术,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不确定性特征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提供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音乐艺术的欣赏体现了鲜明的创造意识,音乐欣赏是更高层次的创造性活动,学生在欣赏音乐时的创造性表现,其价值是不可低估的。他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主动探索音乐,充分发挥想象联想,必然直接或间接地培养总体的创新精神,提高创造力。
2.丰富活动,多元参与。在多样化的音乐学习方式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索发现、促进学生学习品质和精神,是本课型设计的核心理念。在节点三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从音乐出发, 根据音乐呈现的不同特点抓住音乐特征,设计活动的方式和方法,点拨、启发学生更充分更直接也更细致地感受音乐。动作设计要尽量避免在固定节拍的拍点上机械重复,表面上热闹,而教学效果甚微。教师的律动设计与音乐旋律,乐句分割,情绪转换要极度贴切合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