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者 | 徐志琴 | 任教年级、学科 | 二(3)语 | 学习时间 | 2015.12.15 |
学习书籍 | 《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小学语文》 | ||||
内容摘要 有效的课堂应该是培养学生灵性的课堂,重视师生交往与对话的课堂。要求教师在与学生的对话互动中首先是一个学习者,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对话,充分的了解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教师还要适当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当学生的讨论或探索陷入困境时,教师要即时、适当地点拨、引导并促进对话向深度发展。如在教学《水乡歌》时,由于这篇课文三个小节的写法基本是按“什么多、怎样多怎样美”的结构来写的,所以在学完第一小节后,我让学生自学后面两小节。在交流时,第二小节十分顺利。当讨论到“歌多”时,一生说:“装满一箩又一箩说明歌很多。”另一生提出异议:“歌没有形状,怎么用箩装呢?”这下教室里“热闹”起来,有的说是装的歌谱,有的说是课文写错了……这时就是教师干预的最佳时机。教师先肯定歌的确不能用箩装但课文也没写错,然后介绍了“箩”是水乡人最常用的用具,提到装东西首选的就是箩。老师的点拨立即启发了学生,原来水乡人爱唱歌,会唱的歌不计其数,简直可以用许多的箩来装了。
| |||||
读书心得 保罗﹒弗莱雷认为:“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新课程改革追求一种主体间的平等互换的对话语境,期待着师生真正达到“面对面、心与心”的交流。 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崇尚很强的教学文化内涵,只有我们不懈的追求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最后才会突围,才会形成探究、合作、对话的课堂教学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