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课程教学>>校本培训>>读书交流>>文章内容
栏目列表
读书交流(王康萍)
 
发布时间:2015-12-1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康萍

学习者

王康萍

任教年级、学科

二(1)语

学习时间

2015.12.15

学习书籍

《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小学语文》

内容摘要

知识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使用。在解决具体的问题时,知识是不可能一用就准,一用就灵的,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也即知识具有情境性。

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知识具有个体性,每个人对于知识的理解都会加上个人的解释。真正的理解只能是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

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的过程,而是由学生自己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理解的意义。外部信息本身没什么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

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读书心得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我们要有选择地吸收。书中理论联系实际介绍了许多课型、课例,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模板范例。我们可以举一反三从中借鉴,但我们必须清醒,这样的课堂范式是否适合我们的班级,是否适合我们的学生,是否适合教师自己。如果不适合,我们是否反思过,为什么不适合?怎么做才能适合?我们是否以这为标杆,以这为目标,积极地靠近!只有汲取最需要的,恰到好处地内化迁移,才有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如果照搬照抄,那就可能是画虎不成反成猫。

如随文识字:我们可以创设情景,激发识字兴趣。以猜谜、讲述故事、巧设疑问等活动进入课堂状态,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活学生头脑中相关信息模块,引导学生进入新的语言情景,为学生生字新词做好积极地准备。还要巧抓时机,呈现生字。随着对文本感悟的逐渐深入,结合课文语言,将要学的生字在重要词、句或段的中呈现,并侧重的进行音、形、义的教学。例如教学《乌鸦喝水》里的“喝、渴”,一边讲故事,一边随着故事的情节出示生字。乌鸦口渴了,想喝水,所以“渴”是三点水旁;喝水要用口,“喝”是口字旁。重点从偏旁上将“渴”“喝”区别开来,右半部分的字形书写是重点,教学中指导学生书空来加强识字。这样,让课文生字的出现和讲解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前黄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西新街51号    电话:0519-8651105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