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课程教学>>校本培训>>读书交流>>文章内容
栏目列表
读书交流(朱惠敏)10月
 
发布时间:2015-10-2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朱惠敏

前黄中心小学教师读书交流记录表

学习者

朱惠敏

任教年级、学科

五六科学

学习时间

2015.10.27

学习书籍

课型范式-小学科学

内容摘要

一)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知识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使用。在解决具体的问题时,知识是不可能一用就准,一用就灵的,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也即知识具有情境性。

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知识具有个体性,每个人对于知识的理解都会加上个人的解释。真正的理解只能是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

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1)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的过程,而是由学生自己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

2)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理解的意义。外部信息本身没什么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

3)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读书心得

初读本书,发现这本书的价值在于:

首先,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就是一种努力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积极探索。

其次,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对教师怎样有效地进行科学教学提出了充分的建议和案例,并借此打通了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研究和具体学科课程及教学理论探索的隔阂,消弭了学科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和日常学科课程与教学实践的疏离,使得理论的思考与日常的实践有机融为一体,为更多科学教师如何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了一种范例。

细读,这本书从第一章开始就给我很大的惊喜。我们十二五的课题中也有《小学科学类课型的研究》内容,虽然课题中有对课型、类课型的概念鉴定,但其实是不甚了解的,而《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的第一章第一节就"课型的历史追溯""课型的概念""课型的流变轨迹""课型的要旨"进行了具体的解读,对课型及相关内容有了较全面的了解。最后提出"无型之型"乃是"课型"的至高境界,这句话颇受启发,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我常有这样的困惑,就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明确的知道我这样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否有理论支撑。本书的第一章第二节就为我解开了这个困惑。书中提到,科型设计作为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有其心理学基础,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心理学规律。归纳起来,它与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发现学习理论密切联系。了解了这些心理学基础,对于我们更好地进行课型设计,在掌握学生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开展课堂教学将有着深刻的意义。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前黄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西新街51号    电话:0519-8651105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