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课程教学>>常规管理>>计划总结>>文章内容
栏目列表
第二学期英语教研组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5-07-0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卞丽霞

我校英语教研组共有9位专任英语教师,勤奋踏实、勇于创新是我们教研组的特点。本学期,英语教研组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全组老师在克服各种困难的基础上,自身建设不断得以发展和提高,并形成了工作扎实,教风严谨,敢于争先的教研特色。

一、研读新教材,转变观念,不断提高理论素养。

全组教师能认真领会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探讨新形势下教师角色的转化,使每个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教学观,提高英语教师的理论水平,对新形式下小学英语的教学工作有了更明确的方向。此外,开学初对五,六年级使用的新教材进行了集体研读,加深了老师们对新教材的认识。

在备课中,各位老师能严格按照教研室的要求,做到清晰、规范,备过程、备方法、备教材、备学生,做到“心中有本”、“心中有生”。上课中,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并要求学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会话。课后认真反思,及时总结得失,以利于以后的教学。

为了能更好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我组能针对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实际情况,统一单元试卷、习题练习,及时地进行补差补缺,做到把握教材和教学目标的统一,发现问题及时补救,最终使全体学生达到大纲所规定的要求,努力做到课课通、单元清,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二、积极参加、组织观摩课、锻炼教师教学能力。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关系到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学生负担轻重等诸多方面。为此,本学期一开始,我们就把教研课、观摩课、推门课、调研课作为教研活动的一个重点。本学期开展校观摩课7次,对外公开课1次。让老师们在一次次的备课、上课、说课和听别人讲课等一系列活动中,既结合自身的实际汲取有益经验,又有则改之无则加免自己在讲课所暴露出的缺点,大大提高了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

三、加强教学研究,优化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

一学期以来,我们以教学为中心,认真落实常规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坚持常规教研活动的制度,坚持每两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开展有效的备课。课前集体钻研教材、集体探讨教法、集体备课,课中认真听课、思考,课后认真讨论教学得失、回顾小结。平时能经常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在教学中尽量运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创设各种英语情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这种英语的氛围感染他们,从面提高他们的英语能力。围绕“目标要准确,方法要得当,训练要落实”,扎实地开展了“三优化,一提高”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

四、切实注重了小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我组教师始终把学科质量摆在首要位置,除了狠抓课堂教学外,加大对差生的辅导力度,做到定时、定量、定效、定对象,使补差工作不流于形式,真正使差生多学一点,多掌握一点,缩小与其他学生的差距,提高整体水平。本学期,我校学生英语成绩达到学区中上游水平。

同时,还能因势利导注重开展一些有益的竞赛活动。如在三年级举行了“英语书写竞赛”,四年级举行了“听力竞赛”,五年级举行了“写作竞赛”,六年级进行了多次调研。另外部分班级还开展了“学习优胜小组”的评比活动,从学生的上课、作业、英语能力等方面加以评分,并及时公布上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6月19日,我校根据教研室工作安排,对六年级学生逐一进行英语口语的检测,所有学生都顺利通过这次测试。

由于我们是乡镇学校,外来务工子女占的比重大,大部分孩子在家缺乏必要的英语学习环境及条件,家长们大多对英语也是一知半解甚至望而生畏,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良好的语音、语调、大胆的开口,正确的书写更需要老师们加倍的努力和付出。

五、取得的成绩

通过全组老师和孩子们的的努力,本学期我校在区举行的小学生英语故事表演赛中,分别获中、高年级组二、三等奖的好成绩。

六、存在的问题

班容量比较大,每班的学差生较多,仅有的9位英语老师都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何发挥每一位老师的最大潜能,从而有效缩小各年级组班级与班级间的成绩差距,还应进一步探讨。

七、对未来的展望

1、继续以科研为载体,用新的理念指导各项工作。

2、加强理论学习,加大对英语教师的培训力度。

3、突出教研重点,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

我们收获,添了几分经验,也多了几分成熟。在以后的工作道路上,英语教研组将本着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勇于开拓的精神,在素质教育的探索和实践中再接再厉,跨步前进,力求英语教研组建设日臻完善。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前黄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西新街51号    电话:0519-8651105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