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黄中心小学教师读书交流记录表
学习者 | 曹东明 | 任教年级、学科 | 六年级数学 | 学习时间 | 2015.4 |
学习书籍 | 课程范式与实施策略---小学数学 | ||||
内容摘要 因此,我们认为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型具有如下主要特征:一、确立解决问题的策略思想。解决问题的意义不应仅仅停留在能够解决某一问题、获得某一类问题的结论和答案,而应基于解题的经历和形成相应的经验、技巧、方法,进行反思和提炼,从而把握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常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这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而不是把解决某个具体问题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二、经历实践和思考的过程。解决问题的策略不能直接教给学生,学生只能在方法实施过程中通过体验获得。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并在解决问题的比较、反思中获得对策略价值的感受。在明确问题阶段引导学生细细审题,引导学生正确获取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怎么去解决;在探索体验阶段让学生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体验-----“什么”在干什么或准备干什么;在交流体悟阶段引导学生比较、体悟策略的优势----“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在反思提升阶段引导学生回顾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反思与交流中提升对生男生策略的认识与体悟----“如何”(这样做了实际效果如何)。 | |||||
读书心得 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主动运用有关策略解决问题。基于这样的教学重点,我在教学中注意下面几点:1、重视策略的形成过程,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解决问题本身,我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将现实情境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探索和掌握用画图法或假设法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反思、提炼相应的经验、技巧、方法,从而真正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2、重视对策略的体验,而不只是关注策略的应用。策略教学的本质应是“策略的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于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只能在方法的实施中感悟。学生只有在反复比较中形成策略,在应用中体验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