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黄中心小学教师读书交流记录表
学习者 | 王丽英 | 任教年级、学科 | 五年级 | 学习时间 | 2015.4.15 |
学习书籍 | 小学英语《课型范例与实施策略》教学 | ||||
内容摘要 教学互为统一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的活动过程,教师与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合为认识和实践的统一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但如果脱离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就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当然主体,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因为缺乏自主认识和自我实践能力,只有求助于教师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由此可见,教师与学生都不是教学过程中的独立的唯一主体。教与学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决定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合而成为统一主体。 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交互活动的过程。师生的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循序渐进,逐步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最终目标;而学生是通过“充分感知,逐步体会,不断积累,经常运用”来接受学习的,体现了“教是为了学”的教育思想。在这种交互活动中教与学形成的和谐的统一。
| |||||
读书心得 “互动“必须“参与”,只有“参与”才能“互动“。学生“参与”、“互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 (1)要面向全体。所谓面向全体,是指面向存在诸多差异的个体所组成的全体。特别要注意两种学生的参与,一种是性格内向的,另一种是成绩特别差的。如果使他们长期充当旁观者,则与“互动式”教学参与策略是相违背的。我曾教过这样一个学生,小学一~四年级语文、教学都在全班垫底。学生本人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其家长也丧失了信心。进入五年级学习英语了,我在教学中,注意多提问他,尤其是简单的仿说练习,给他机会多说,这样一来他课堂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就高了,学习的兴趣随之增强,期末考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甩掉了全班最后的帽子。 (2)要积极主动。课堂参与的效益不仅和参与的覆盖面有关,还依赖于参与者的良好情境。在教学中,我注意把握自己的定位,始终以集体的一员与学生广泛接触,如我一直坚持在课前的三、五分钟里与学生进行free talk,以此作为课前的warming up,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鼓励学生间的相互交往,这种交往既可以是教师指定的小组,同桌等之间的交往,也可以是打破固定格局的学生的自由组合。这种民主、温暖、和谐的气氛,减轻了学生害怕失败的思想负担,打消了学生惧于开口的胆怯心理,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兴趣,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