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黄中心小学教师读书交流记录表
学习者 | 李鹰 | 任教年级、学科 | 六年级语文 | 学习时间 | 2015.4 |
学习书籍 | 《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小学语文 | ||||
内容摘要 P175 童话故事教学 一、课型的主要特征:1、情境化:基于“非写实”与“写实”的结合。2、情趣化:基于“童话”与“童年”的契合。3、情智化:基于“童话”与“成长”的融合。 二、课型的实施流程: 节点一:感知故事,了解情节。节点二:丰富想象,体验情感。节点三:故事讲演,把握角色。节点四:开放思考,感悟主题。 三、课型的实施要点:1、童话解读的多元视角。文字视角,文学视角,文化视角。2、童话阅读的能力培养。初步培养学生感知故事的能力,着力培养学生朗读体悟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想象思维的能力,随机发展学生讲述表演的能力。3、童话表演的准确定位。要全面认识童话表演对学生成长的价值,童话表演要有前期指导、要有合理的学习环境,学生互评是重要的教学环节。4、童话物质的淋漓体现。保留童话原型——故事,触摸童话灵魂——形象,开启童话密码——想象,享受童话点化——浸润。 | |||||
读书心得 不由得想起了邵雪华老师执教的《狐假虎威》、顾丽洁老师执教的《蜗牛的奖杯》,两位老师紧紧抓住文本的特点展开教学。1、邵老师抓住寓言故事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明白道理。2、本课中的几个填空设计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也为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打下基础。3、老师能组织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表演来了解人物,理解内容。顾1、指导学生理解词语方法多样,形式活泼。2、老师丰富的体态语和生动的儿童化语言,不仅感染了学生,也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老师能立足儿童立场,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表达,抓住文本的重点学习课文。 两位老师教学中都能采用动物头饰,让学生扮演角色,通过讲故事,演故事,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