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课程教学>>校本培训>>读书交流>>文章内容
栏目列表
教师读书交流(杨冬青)
 
发布时间:2015-03-1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杨冬青

前黄中心小学教师读书交流记录表

学习者

杨冬青

任教年级、学科

六年级数学

学习时间

2015.3

学习书籍

《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小学数学

内容摘要

找规律的教学内容活动性和探究性比较强,在教学中教者应当力求引导学生通过认真观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感知规律”“发现规律”“应用规律”和“深化规律”的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实施要点:1、情境创设的连贯性。也就是一节课可以围绕一个情境,所有的问题都在这个情境中依次出现,情境只是手段,情境中的问题才是本质;2、经历过程更为重要。找规律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找的机会和活动,让学生调用各种器官去体验、去感受,经历找的过程,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找规律;3、培养数学交流能力。在交流中要引导学生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进一步强调几次活动中的变与不变,这样可以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找到现象中的规律。4、处处体现层次性。一是问题情境的层次性,二是发现规律的层次性,三是巩固的层次性。

读书心得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我在教学简单周期规律时,我让学生同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目的在于让学生主动学习,互相发现自身的不足;创造规律时,我也是让学生先同桌商量一下,摆一条什么样的规律,哪组摆的又快又有创意,让学生意识到只有同桌合作,才能完成任务,达到要求。多媒体展示欣赏一个个创造的周期规律时,使学生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让学生意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有用的,体现了“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理念。本课的最后,希望同学们用自己的眼睛找找生活中的规律美,进一步体现了数学的生活化。

数学的学习既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而找规律的教学,过程是比结果更重要的。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前黄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西新街51号    电话:0519-8651105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