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黄中心小学教师读书交流记录表
学习者 | 李鹰 | 任教年级、学科 | 六年级语文 | 学习时间 | 2015.3 |
学习书籍 | 《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小学语文 | ||||
内容摘要 P155说理文教学 一、课型的主要特征:1、重理趣:“理”为主线,贯穿始终。2、重思辨:自主提问,辩论明理。3、重方法:举例论证,叙议结合。4、重实践:联系生活,建构意义。 二、课型的实施流程: 节点一:通读课文,扫除障碍。所谓读通课文,一般要达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读正确,读流利。二是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节点二:理清层次,认知过程。理清文脉就是要找到作者所说之“理”是什么,是通过哪些方式按照怎样的次序来说理的。 节点三:紧扣中心,提出问题。这个环节中,教师切不可把“说理课”上成“说教课”,为了一个“理”,想方设法、滔滔不绝地说教,导致学生失去了主体地位,成为了被动接受者。 节点四:辩论明理,体会方法。体验感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就说理类课文而言,以“辩论”来体悟道理是有效的方式,俗话说,理越辩越明。 节点五:归纳特点,运用巩固。说理类课文善用叙述和议论来阐明道理,在阐明道理的过程中又运用举例、引用、反驳、比较等多种说理方法,这些语言特点、写作方法等都需要学生来感受并学习。 | |||||
读书心得 四年级的《说勤奋》,五年级的《谈礼貌》《滴水穿石的启示》,六年级的《学会合作》 《学与问》,这些课文都是说理文,引言—说明—证明—结论是此类文章的共同特点,都是典型的议论文。此类课文缺少生动的情节,对小学生而言,学习这类课文的兴趣不浓厚,所以教师教学时应该改变固有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质疑入手,梳理课文的脉络,找到文章所要说明的道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在辩论过程中,老师要适时反问、点拨、提升,要让辩论围绕文章所说之“理”呈现出螺旋提升的过程,营造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交流的氛围。同时必须让学生自己体悟并归纳出文体的特点,作为老师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支架,给予一些辅助条件,让学生去比较,去发现,这样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才能灵活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