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数学作业设计
 
发布时间:2014-11-1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杨冬青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数学作业设计

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但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我们培养学生绝不能像生产机器零件一样,按一个统一的固定标准进行。教育心理学家、“多元智能理论”之父霍华德·加德纳在《心智的架构》一书中提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为八个范畴,他认为,智能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能差异。他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研究多元智能化作业设计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数学作业的设计,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多元化、分层化设计,最大限度地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在实践中,我采用“作业推荐”练习法,把作业分成三个大的类别,即思考类、应用类和综合类作业。我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数学教学的四个内容领域的作业设计进行了系列分类研究,力图形成行之有效的多元化、分层化作业设计的原则和方法。现简单阐述如下:
  1.在枯燥中寻求趣味。
  “数与代数”研究的是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力图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更清晰地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数本身是抽象的,熟能生巧,在设计作业时,为了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必须注重用不断变化的新鲜形式去引导学生耐心地反复练习。
  例如,教学苏教版四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1)“练一练”里的小题要会做,明天安排小组竞赛。(2)思考教材中的思考题:在四个“3”之间填入合适的运算符号和括号,使组成的各道算式的最后得数各不相同。(3)编写一篇“你知道吗?”,介绍括号的发明与使用。
  这样的作业设计,体现出由易到难、由知识到能力的梯度递增。第一项作业充分照顾到学生做作业的全员参与性;第二项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运算顺序的重要性,这对增强中等生的自信颇有益处;第三项作业体现了活学活用和学科的横向联系,有利于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研究的热情。
  2.在想象中增加美感。
  “图形与几何”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针对这样的内容,我们在设计作业时要注意遵循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帮助学生建立对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科学认识。应注重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掌握画法的过程中完成数形结合,从一幅幅几何图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例如,教学苏教版四上《垂线与平行线》,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1)在家里找出几组平行线并表述出来。(2)思考:我们教室的横梁和墙角,我们可以把它们看作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无限延伸后会相交吗?(3)编写一段《哥俩好》的小故事,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一下平行和相交。
  这三项不同难度级别的作业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第一项作业要求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完成,有利于学生在想象中体悟数学的趣味性;第二项作业则是让学生体会“同一平面内”的内涵,是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与深入探究;第三项作业要求学生更科学地从生活的角度去认识平行与相交,并结合数学日记或数学故事以别样的方式展示所学,充满了挑战性。
  3.在实践中品味乐趣。
  “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它通过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以及刻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来帮助人们做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这一内容的实践性较强,完成起来较费时费力,比较适合小组合作完成或是由父母帮助完成。所以,在设计作业时,应注意不要让学生感受到作业的压力,而是让学生多从实践中去感悟数学的魅力。
  例如,教学苏教版五下《折线统计图》,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1)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四”第1题。(2)统计一下你各类图书的数量,制成统计图,看选用哪种统计图更恰当。(3)收集你从一年级以来每年体检的身高数据制作成折线统计图,并提出两个你发现的问题。
  第一项作业旨在让学生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第二项作业是让学生学会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要求学生能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分析并做出选择;第三项作业更多地加入了生活元素,是知识的活学活用,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作业形式。
  4.在综合中展现能力。
  “综合与实践”旨在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作业设计在注意多元性与层次性的同时,应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总之,教师应该依据多元智能理论,设计好多元化、多层次的作业,以此促进学生对作业产生内在的需求,使作业成为学生提升自我学习能力的重要路径。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前黄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西新街51号    电话:0519-8651105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