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黄镇(现在属于南夏墅街道)胜西村委胜西街的三元坊虽毁多年,但其故事却一直流传在民间,代代相传。
《卞氏家谱》记载:胜西街南临纵贯东西的胜西河,街中央有三座石牌坊,上岸为“三元坊”,下岸为兄弟“同科坊”,均建于明代。南夏墅街道胜西卞家人才辈出,家庭富庶。卞氏富户准备聘请一位教师,培养两个儿子成材,有一浙江淳安寒士,姓商名辂前来应聘。宾主一见如故,情同手足。主人对商先生十分器重,每日以美酒佳肴款待之,商先生家境贫寒,见主人家如此款待,内心甚为不安,遂主动向主人提议,逢五、十批阅卷期时略备酒菜,以助文兴;平时粗茶淡饭即可,主人答应了他的请求。
一日,又是批阅卷之期,是夜,月如白昼,夜朗星稀,商先生文兴正盛,不觉已是夜深人静,万籁无声。他口渴难忍,深更半夜,又不好意思惊动主人家,见书斋前园的樱桃熟了,便攀枝采了数颗解渴。是夜,主人得梦,梦中一只黑凤凰飞到自家园内啄食樱桃,飞去时一凤羽挂在了枝头。主人醒来后甚为惊异,翌日,与商先生闲聊时,商先生直言,说昨夜口渴,擅自摘食樱桃解渴之事,有失礼仪,深感歉意。主人步入院中,见樱桃树上尚挂有棉絮一缕,惊异万分。
时光飞逝,不觉已至岁末,商先生应聘坐馆已届一年,产生了归家探亲之意。一日,他坦诚告知主人:“年关岁末,慈颜在堂,弟欲回家探亲,聊尽子职。”主人盛赞先生孝意感人,欣然命人雇船送先生回家探亲,并备足酬金,以资回家生活。船行数日,抵家时已是除夕,泊船登岸,昔日住房遍寻不见,正诧异时,适逢村人,在村人指引下,来到家门口,直呼慈颜,登堂拜见老母,问及新居来由,商母述说:“你离家不久,东翁即谴人来告诉我,儿就馆于胜西卞家。他为我家造了新房,一切生活所需,均妥善安置,我生活安逸,儿在外不必牵挂。东翁深明大义,情深谊长,你在家不必久留,速乘原船返馆,悉心教学,将二子教育成才,儿亦需努力,求取功名,以慰我期望。”商辂感动万分,遵母命原船回馆,更加刻苦教学,诲人不倦,自己也刻苦攻读,于正统中、乡、会、殿试皆第一,卞氏兄弟也同科成进士。商辂不忘卞氏深情厚谊,奏请圣上,遂建“三元坊”牌坊一座,以报答卞氏恩德。(潘焱峰 蒋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