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黄是一个千年古镇,据宋咸淳《毗陵志》记载,在唐咸通元年(公元860年,距今1240余年),盛唐时期这里就是农民的聚居之地。
前黄也是人杰地灵、物华天宝之地,有宋时兵部尚书卞长卿、明末文人邵长蘅,还有末科廷试状元杨廷鉴。前黄胜迹较多,有与常州天宁寺媲美的景德寺(又名前黄寺);文化底蕴深厚,有建于明朝的“三槐书院”(后改为“惜字院”);还有建于清光绪年间的“三近书院”,凭空吹得雁横行的“曹渎秋风”,原来有常州出南门第一渎的美誉。现面目全非,仅存几度沧桑变迁的曹渎桥为历史佐证(曹渎桥是雪渎上姓曹的兴建,故桥姓曹)。“十举坟”现已荒凉,解放后尚存石人石马等讫立在坟头,现不知去向。随着省前中的扩建,解放初景德寺尚存殿宇数间,被拆除改建了“攀登楼”。景德寺原址仅保留下僧众用过的一口水井,成为这段历史的唯一见证;“钱垛农耕”已被粮田覆盖,沉睡地下;解放后“双桥书舍”原址已建成西新街。当年横塘桥下的“黄塘水练”、未论酒熟三家醉的“六巷酒家”、渔火多情如夜明的“塘庄渔火,这些遗迹的原址现已面目全非。前黄八景中保存最完整的要数“李园春雨”了,原址仍是旧有面貌、地形,受到了很好的保护。
“李园春雨”景点遗址位于前黄镇偏西北约2.5公里处,在红旗村辖区内。据武进地名录记载,李园原名为花园墩,种梨树较多,以李代梨,更名李园。花园墩在村前约200米处,四周是人工开挖的护墩河,4米余宽,护墩河土堆成花园墩约丈余高,约占地近20亩。据当地卞氏流传,公元1126年,金人入侵中原,卞氏随兵部尚书卞长卿迁徙南下,定居永升西里,即现在胜西村周围各自然村。定居后,为祈求上苍保佑卞氏宏伟基业永固,塑造了人为胜境“花园墩”来镇风水。
卞氏到此定居后,求高人指点,据说高人曾登高,极目远眺,回首北有神龙河(现名顺龙河),大有飞腾天庭之势,只见东山坟,富春河畔龙脉浓重,活龙活现,南有红旗河河岸隆起,又似一龙绕境,故在李园建花园墩,降住各路神龙。据说后来,东山坟神龙被风水先生破坏,富春神龙在开河时也遭人暗算。花园墩梨花绽放,晶莹剔透,一片片洁白如明珠,护城河清澈如镜,碧波荡漾,好一片美景。
花园墩保存完好,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遗产。解放后,花园墩四周以粮田为主,已不见昔日那“屋角春鸠忽有声,东风吹得雨丝横。润添枝上花愈好,湿压墙头粉半青”,只有“造化功还在今日,司徒原始旧时成。集蛙尚有荒池沼,新水粼粼看渐生。”(蒋岳南 潘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