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地考察的背景:
前一阶段我们追溯了前黄八景的原貌以及成名的原因,通过采访和文献研究我们大致了解了前黄八景的原貌,深入了解其成名原因,都为前黄曾经有这么美的景而激动,而自豪,迫切地想知道前黄八景现在变成什么样了,还残存着些什么,于是我们针对具有五百多年历史的“前黄八景”开展了实地考察与研究。
二、实地考察的内容:
实地考察了钱垛农耕、李园春雨、景德钟声等八大景点遗址。
三、实地考察的过程:
我们的调查主要分以上几个步骤:
1、采访周翰凯校长,查阅相关资料,确定“前黄八景”的大致位置。(周校长找到了前黄镇的老地图——前黄乡地名图)并在上面标出了“八景”的位置,为我们的成功考察提供了保障)附图——
2、实地考察“景德钟声”遗址。2014年3月13日,我们研究小组成员赴前黄实验初中考察了“景德钟声”遗址,早年的景德寺现在已被学校的攀登取代,已全无当年景德寺的风华,只有匆匆忙忙的脚步声和朗朗的读书声,我们已感受不到寺院特有的清静之气,唯一可以证明它存在过的只有那一口不起眼的古井,经采访学校杨总务得知,那口古井在建校后曾经移动过,从杨廷鉴到现在至少也有几百年了,可以称为古董的水井,究竟历尽了多少沧桑,这是我们不知道的,可无论如何,它都代表了曾经存在过的前黄景德寺。
(前黄实验中学攀登楼) (前黄实验中学廷鉴遗风)
(廷鉴桥简介) (前黄实验中学廷鉴桥)
(景德寺古井介绍) (原景德寺古井)
3、实地考察“李园春雨”和“钱垛农耕”遗址。2014年3月14日,研究小组走进李园,对“李园春雨”进行考察,现在的李园,只是一个小土墩,上面杂草丛生,周围一条小溪水草丛生,紧紧围绕着李园,甚是荒凉!已往的“钱垛农耕”现在大部分田地已种植了梨、葡萄等果树,俨然成了一片果园。登上钱垛桥,发现现在的桥面貌崭新,我们甚至有些怀疑这是不是经历沧桑的钱垛桥?原来,这是座新桥,原来的钱垛老桥隐藏在芦苇丛中呢。
(李园春雨遗址) (周校长介绍李园春雨)
(钱垛农耕遗址) (钱垛桥风貌)
4、考察“黄塘水练”、“曹渎秋枫”、“双桥书舍”、“唐庄渔火”、“六巷酒家”情况。
(曹渎秋枫遗址)
四、实地考察的结论:
通过我们的调查,这八景中有好多现在已经湮没了,但目前尚有几个景观仍可寻觅,唐庄渔火已无渔可寻。黄塘水练,黄塘桥已成水泥桥,水练当然仍能找寻,但水质已很差,似乎已不能达到“练”的境界。曹渎秋枫,秋枫已去,仅剩下荒塌了已不能行人的曹渎桥。景德钟声,寺已废,昔日的晨钟暮鼓已由前黄中学进驻。只有钱垛桥已修葺一新。李园依然,四周转河,梨花墩上已无梨花而荒草繁茂,杂树丛生。六巷酒家,现已不能确定它的具体方位了。
五、我们的反思: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我们对家乡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自豪之情油然而生。我们一定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家乡的历史再添光彩!
同时,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有些部门对古迹的保护不够。有的古迹虽被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却管理不善。如:钱垛桥虽已被列为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但刻有“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却被杂树挡住,标志不明显。
政府对古迹的宣传和开发利用不够。我们在校内进行了小范围的调查,令人吃惊的是很多人竟不知道还有这些文化遗迹。由此可见,政府对这些古迹的宣传、开发、利用还远远不够,会使一些古迹彻底消失,我们的子孙后代很可能再也见不到它们了。这是多么大的遗憾!将来如何向后人交代!鉴于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让前黄人民了解前黄的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提高它的知名度;并加大资金、人力的投入,对家乡的历史文化古迹进行保护、修整;充分开发利用这些文化遗产,使它重新焕发光彩。(王柯愉 庄周凡 )